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作者:唐 俊(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)
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《非遗里的中国》通过还原绝技、创新秀演等方式,生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,成为以非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创新实践。
节目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各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,在内容设置上或个案深描,或群像扫描,从各类手工艺到美食、茶艺、戏曲、杂技等,观众见识到了琳琅满目的非遗珍宝,并对非遗文化的地域特色有了更全面的认知。编导高度重视时光流转中的古今对话,在传承的基础上凸显创新的品质。非遗题材的电视和网络节目不少,但大多数都聚焦于制作工艺的精妙与传承人的坚守。而《非遗里的中国》更多呈现这些文化遗产在一代一代传承中所蕴含的亘古亘今、日新又新的创新精神。再者,过往非遗题材的节目较多地反映时代变迁、后继乏人的困境,而《非遗里的中国》则重点展示了非遗发展的新格局、新气象,如形式新颖的杂技诗剧、漆画与农民画的“联姻”、传统戏曲赋能现代文旅,以及非遗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街巷,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等,使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薪尽火传更具信心和希望。由此,《非遗里的中国》在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的同时,赋予古老手工艺以鲜明的时代气息,为“择一事,终一生”的工匠精神注入了守正创新的情怀,展现了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中国所焕发的蓬勃活力与绚丽风姿。
在叙事形态上,《非遗里的中国》打通文化类节目的类型边界,融汇了多种形态手法,让人耳目一新。节目以纪实走访形式,让主持人和嘉宾在非遗项目荟萃的街区小镇中行进、观摩、互动、参与,感受并述说着非遗文化的魅力;还引入纪录片拍摄手法,对非遗项目的原料、设计、制作工艺进行具象展示,画面精致、内涵丰富;秀演板块采用综艺的表现方式,使歌舞表演现代感、古韵风交织,虚实结合、意境深远,给人以独特的艺术审美体验。
在叙事风格上,节目在保持整体风格恢宏大气的基础上,添加了很多轻快活泼的小细节,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丰富性。如注重体现不同地区非遗文化记忆与日常生活元素的勾连,拉近观众与非遗项目的心理距离;量身定做的屏幕花字和表情符号为节目挖掘出很多笑点和泪点,让年轻观众更有代入感。
《非遗里的中国》以叙事内容、形态、风格和手法等多层面创新,讲述新时代各地非遗项目赓续文脉、锐意创新的新故事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从节目创作到其所描绘的非遗传承图景,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辉映、有序与灵动兼具、底蕴与活力并蓄的东方美学和中国气派。
标签: